产科急救 —— —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发布时间:2018-04-04 10:39
分享到:
2018年3月10日,对于环球360会员登录产科来说是平凡的一天,也是惊心动魄的一天。对于产妇余琳(化名)而言,同样是有惊有喜的一天,她迎来了最可爱的宝宝,也经历了一场生死时速的磨砺。

3月9日,28岁的余琳在环球360会员登录产科入院,入院诊断“妊娠期糖尿病、血小板减少症、瘢痕子宫、G3P1 38+6周宫内孕头位单活胎待产”,属于高危孕妇,经充分评估后拟行剖宫产终止妊娠,产科医生在术前将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告知余琳及家属,并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
因前次手术愈合欠佳,手术过程较艰难,经过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手术顺利完成,3月10日11点05分,余琳的女宝宝诞生,全家十分欣喜。可是,在术后6小时,余琳开始出现心慌、气紧、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值班医生根据余琳病史,结合初步查体及CT检查,迅速做出诊断:剖宫产术后腹腔出血、失血性休克、失血性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主任董黎淑心里飘过一丝不详的预感,是手术困难导致止血不彻底?是迟发羊水栓塞?是术中内脏器官损伤?还是血小板减少导致的自发内脏出血?现在病情危急,产妇血压不升、休克症状典型,血小板下降至9x109/l,产妇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董主任立即启动产科急救流程,一边对余琳实施抢救,同时通知本科高年资医护人员、手术室、检验科、外科等产科急救小组成员立即到位参与抢救,并向医务科汇报协调多学科会诊及院外会诊事宜,院领导在第一时间获知消息,立即到手术室就地指挥及协调。
抢救现场忙而不乱,二次剖腹探查开始,医护人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责,但出血点却迟迟没有找到,休克症状虽有改善,生命体征却仍不平稳,此时检验科电话告知泸州市中心血站库存仅有8u浓缩血小板,这意味着即使立即准备采血,最快也需等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才能供给。此刻余琳病情危重,如果没有足量血小板,即使暂时止血,也可能因为凝血功能不改善而危及生命。
医院相关人员立即与泸州市产急办联系,经产急办通过泸州市中心血站,向省内各中心血站求援,多次尝试、反复辗转,终于在成都中心血站的帮助下调到血小板。此时手术探查也有了最后结果:因血小板减少症,病员脾周多处自发渗血且仍有活动性渗血,腹腔内出血总量共计3300ml。
22点30分,血终于止住了,同时在麻醉科多项抗休克措施处理下,病员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抢救成功了!
此次抢救是一场大仗、硬仗,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急救小组协同多学科、多部门,历经数小时的奋力抢救后,余琳终于从产后出血的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

3月20日,术后第十天,余琳伤口拆线,并顺利办理了出院,劫后余生让余琳的笑脸上满是灿烂,喝饱了母乳依偎在妈妈身边的婴儿笑得无比满足。余琳的丈夫激动地说道,“那天我真是紧张到了极点,还好医生把她救回来了,非常感谢你们的救命之恩。”
本次成功的大营救,离不开市妇幼保健院(市二人医)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而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在上班之余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不断强化的急救演练。
在产科病房、产房、手术室,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心悬神摇的紧张时刻,我们的医护人员在产妇的阵痛以及难以预料的突发状况中,默默承受着义无反顾的责任,这是我们的义务,更是责任。不断提高医疗专业水平,着力加强高危急重症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救治,为广大孕、产妇提供更安全、放心的优质服务,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脐带脱垂应急演练

▲羊水栓塞急救演练

▲妊娠合并心衰急救演练

▲新生儿复苏应急演练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